- 扫一扫 -

- 留言 -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下的产能过剩

2014/02/10 14:53 来源:国际商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认为,产能过剩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对此有一个自我调节过程,这种自我调节过程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产能过剩是一个保证市场充分竞争的必要前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可能规避这些竞争成本而获得竞争带来的成果。......

  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难题。在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在中国生产,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销售,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国内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和对外贸易摩擦的频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进一步厘清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应对产能过剩的对策,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完善市场体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期,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全球化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专家座谈会,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就产能过剩的原因、产能过剩的市场与政府边界问题以及产能过剩的行业特点和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产能过剩的产业和市场原因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产能过剩原因可以分为五类:第一,周期性产能过剩,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需求萎缩,这时现有的产能或者供给就相对较多。第二,竞争性产能过剩。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竞争,一部分企业往往抱怨别的企业“粗放经营、恶性竞争”。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那些企业实际上就是一种过剩的产能。不过,也需要区分情况,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或重组,部分产能仍然可以启动。第三,阶段性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发展很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过程高度压缩,用短短3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50年甚至10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任务,产能的快速扩张可能和需求的快速升级换代之间并不完全匹配,一定时期可能在局部出现产能过剩。第四,政策性产能过剩。例如,政府的产业政策不适当,造成多个地方立项,而申请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产能出现政策性振荡。第五,体制性产能过剩。不管发展什么产业,背后都离不开资源,例如土地、资金等。企业预算约束不够硬,金融机制不合理,土地获取成本低,能源价格不合理以及过多的审批,造成企业产能扩张较快,以借此获得更多的资源。如审批是稀缺资源,一旦通过审批,就要多上、快上。另外,国内的银行信贷基本上都需要抵押物,有了土地或机器设备,就可以通过抵押贷款获取更多资金,进一步扩大产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认为,产能过剩按性质分为三种,即周期性产能过剩、结构性产能过剩和长期性产能过剩,须分别看待。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产能过剩问题。长期性过剩一般出现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现在对第三种产能过剩问题作出判断为时尚早。以钢铁业为例,从长期来看,今后20年、30年甚至50年,中国都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对钢铁产量的峰值难以进行准确的估计。中国目前的粗钢产量为5亿吨,但谨慎地估计未来会达到7亿到8亿吨,所以中国钢铁业并不存在长期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和由于某些产品产销不对路以及低效生产导致的结构性过剩的确存在。一般情况下,钢铁产能比钢铁的实际需求量大10%~15%是正常的,而且从总量看产能过剩,很可能忽略掉产品结构。实际上,我们有不少钢材品种还是稀缺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指导思想失衡,发展生产的目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是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三是内需和外需失衡;四是宏观管理和市场调节失衡。

  产能过剩的市场与政府边界问题

  金碚认为,产能过剩很复杂,周期性、竞争性过剩问题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政策性过剩要通过优化政府政策解决。产业政策不应有歧视性,尽可能地让各产业公平竞争,而不是刻意去支持一个产业。因为政府没有能力准确把握工业技术路线的选择,难以判断行业未来发展是否景气,强烈刺激很可能会导致过剩。体制性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性改革,30年来的改革可以称为“工业单兵独进”,改革开放主要表现在工业领域,工业以外领域如金融、社保、土地等投资体制都较为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想尽办法发展,缺乏对它的非正常性扩张制度的制衡性,现在的制度反而刺激了它的扩张。产能过剩在中国而言,有一些是正常的,有一些确实要通过政策的优化和改革来加以解决,因为最基本的中国特色是地方政府的竞争。由于政府的力量不断增强,手中资源不断增多,参与竞争后会使市场经济状态与我们原来的设想发生偏离,会进一步放大市场经济固有的市场过剩。

  杨建龙认为,产能过剩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对此有一个自我调节过程,这种自我调节过程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产能过剩是一个保证市场充分竞争的必要前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可能规避这些竞争成本而获得竞争带来的成果。现在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批评体现在低水平、高能耗等问题上,如果以过剩产能为对象进行调控,缺少充分的、合理的、公平的市场理由。过剩产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落后产能也没有明确标准,应让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归位,通过能源市场价格发挥市场对落后产能的调控作用。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主要原因在于外部,不在于企业。企业是微观市场主体,最关注的不是过剩问题,而是投资收益和预期收益问题以及风险大小、能否盈利。结构是否优化、产能是否过剩,必须经过市场检验才能调整。目前,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过剩主要与外部环境和政府有关。这些行业在土地、利率、汇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上外部性较为明显,存在相关体制改制不到位的问题,土地、资金市场化配置问题,重要的能源资源定价机制、污染排放的执法问题,这与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相联系,与干部的考核机制相联系。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和冲动太强,执法难以到位。只要能源、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管理到位,不需要去管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生存,该管的是涉及企业的外部性,现在的难题是管理难以到位,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问题,源头上的行为导致后续的一系列扭曲。[Page]

  产能过剩的行业特点和表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以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程为例,说明限制产能本身并没有起到突出的效果,反而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例如企业通常瞒报压锭数目),让政策执行部门疲于应付。而且,限产压锭本身实际上没有改善企业的盈利情况。1998年产能限制的一个意想不到的重要效果是,减少了企业的负担,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把宏观经济盘活了。入世以后,很多工厂开始偷偷上锭子,初期经贸委并没有及时意识到必要性,还对这些“违反”限制产能规定的工厂进行罚款。而实际表明,企业的决定更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现在纺织行业已经达到1.2亿锭,明显超出当初的估计数。而且2010年企业的利润也很不错,增长了70%,很多机器设备的订单都到了2014年。由于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所下滑,产能过剩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国外经济下滑这一周期性的冲击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很大,毕竟纺织行业的顺差占到了全部贸易顺差的70~100%。对落后、负外部性大的产能进行限制是正确的,主要还是采取法规和价格来实现优胜劣汰,鼓励技术进步、继续改革开放,鼓励企业全球化配置资源和拓展全球市场。

  姜鑫民认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部门的产能扩张很快,产能剩余较多。比如,煤炭的规划产能达到了56亿吨,而煤炭总需求也就40亿吨;钢铁行业也有2.5亿吨左右的剩余产能。产能过剩的行业当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体现为低技术水平的产能过剩。而且,这些技术、工艺落后的产能往往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体制性约束,有比较明显的经营性风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执行以来,新的市场机遇使许多家电企业看好投资前景,加大生产设施投入,增加生产能力或扩充产品线。据统计,2009年~2010年,家电业经历了新一轮产业扩张,目前电冰箱、空调器、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均超过或接近亿台,略高于市场实际需求。总体上看,家电业产能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大多数制造设备、模具国产化比例高,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大,形成生产能力速度快;二是随着国内农村市场的挖掘,产能过剩问题基本被市场需求所化解;三是家电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一般都是自行扩张,很少通过兼并,产能存在周期性波动;四是出口产能基本保持平衡。从目前来看,家电业产能相对过剩的根源在于:一是企业对未来形势比较乐观;二是部分企业存在投机心理,通过投资房地产,获得土地增值收入或银行融资;三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意愿强烈,客观上推动了产能的扩张。为此,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转变目前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加强对企业决策的科学引导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工程师李全功认为,中国粗钢产能8亿吨,占全球的一半,产能利用率一般都是在80%左右。长期来看,实际上还是正常的。企业和当地的就业和财政收入关联度很大。所以简单地实施“关停并转”,当地的群众和政府有抵触情绪。在环保标准上严格要求,往往也可能执行不到,而流于形式。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效益不高。2011年1月~10月,重点统计的企业利润仅840亿元,销售利润率仅2.76%。限制钢铁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除了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纠正扭曲的价格机制以外,钢铁行业应学习借鉴日韩经验,考虑在东南亚和非洲建设自己的钢厂,加快对外投资步伐。

  政府层面如何应对产能过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对于家电、轻工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不必过分担心产能过剩。因为这些行业属于竞争相对充分的,这些行业中的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会使出浑身解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企业能够自由进入退出,价格和产能由市场调整,投资和经营风险由企业自己承受,那些没有利润的过剩产能必然会自动退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信息对称性。这样,过剩产能就会得到调整,不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对于目前各地发展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提倡,并给予大幅度的财税、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客观上极易推动这些产业短期内投资增长,发展过快,甚至很多产业项目的投资是财政性资金,带有一定的政府意愿,对这些行业要重视防范可能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

  张长春认为,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政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首先政府要管好自己的事,企业是否先进,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交给市场检验。政府应寻找过剩领域的体制机制原因,建立起消耗与排放的法规,要严格执法,同时动用相关的体制机制推动执法的顺利开展,如适当增加地方的财政能力,减轻地方以破坏环境为基础增加财政收入的压力,建立地方财政收入、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机制。要站在政府角度,理清政府与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去分析原因并提出措施。现在部分领域的过剩问题,没有急需解决的必要性,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取决于决心或是暂时性的措施,而是取决于体制机制完善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要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工贸易要转型升级,政府可以做的是职工的转岗培训、社保等方面的工作。纯竞争性领域产能过剩问题并不复杂,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二是转型体制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只能通过确定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让企业自己试错,而不是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植。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庆认为,产能过剩的产生因素较为复杂,有企业的、市场的、体制的、经济运行规律的,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过剩要区别对待。竞争领域的产能过剩应让市场自行解决,政府不要插手;而对可能对能源资源产生约束瓶颈的过剩要多加关注,因为这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政府要对此加以调控,同时要注意研究调控的方式。此外,对国家经济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过剩,政府也要加以调控。

  产能过剩与企业“走出去”

  金碚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解决资本过剩,减轻贸易摩擦。但中国企业家过分注重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忽视了与工会、媒体、律师等打交道的能力,这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败。除了房地产、保险、金融等领域,对外投资实业才能解决过剩问题。张国庆认为,“走出去”要注意宣传口径,帮助别国解决需求瓶颈问题,如解决电、修路、学校、医院等公益问题的宣传。对一些敏感领域,如资源、能源等项目,中国要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大型国有企业必须学会“包装”出去,可以将自己的公司与在美国、欧洲的公司联合,整合成为中美或中欧联合投资,真正的投资主体是中国公司,但对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国公司或其他公司,这样“走出去”会淡化大型国企的色彩,以免“中国威胁论”再起,引发对中国投资的炒作和提防。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颓势依旧 长三角水泥价格何以支撑?

进入2024年,若浙江水泥价格都难以企稳,整个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又何以支撑?

储量近5亿吨!华新再拿大矿

在水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具备稳定的矿山资源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更具长期发展的战略优势。

“再不降价,窑都开不起来!” 湖北宜昌下调水泥价格30元/吨

此次调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通过降低价格刺激销售,减轻库存压力以便重启生产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重庆海螺水泥沿江而下的冲击。

海螺、冀东等多条熟料生产线建设迎新进展

据了解,近期多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迎来最新进展。

涨价就要丢市场份额!河北多地为何还尝试推涨水泥价格?

继石家庄地区一些主要企业通知上调水泥价格30元/吨后,河北廊坊、秦皇岛等地3月12日起通知水泥价格上调50元/吨。此次涨价原因是什么?能否落实呢?

分宜海螺4500t/d熟料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

分宜海螺水泥拟实施水泥熟料生产线退城入园整体迁建技改项目,将建一条4500t/d熟料生产线,退出公司原有的一条2500t/d及一条2000t/d熟料生产线。

量价齐跌,供需矛盾加剧 2024年福建水泥行业挑战重重

总体来说,导致2023年福建省量价齐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问题尖锐。

雷震彬:充分认识产能发挥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新常态

雷震彬强调,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水泥产能发挥不足、市场竞争激烈、需求明显下降等水泥行业的新常态。

华润明确今年要抢份额,守底线!

华润建材科技在广东广州召开“开门红、开新局”2024年工作会。

产能处于历史高位 水泥行业进入重要调整期

市场需求不足、产能总量处于高位,水泥行业亟需解决过剩产能退出的问题。

施耐德电气全套解决方案出手,为“水泥灰”添一抹青绿之彩!

施耐德电气推出水泥行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以精益生产和数字化工具推动行业绿色转型,通过预测性维护、能源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提升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助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解决水泥产能过剩依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是上策

水泥行业应当如何做呢?一业内泰斗级人士与中国水泥网交流时表示,要解决当前水泥产能过剩,只有发挥和依靠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胜劣汰,让低效,过不下去的水泥企业及时退出。而不是用计划经济思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以至限制了优势企业发挥。

ST深天:2023年预亏损1.5亿–1.9亿,与去年同期减亏29.82% - 44.59%!

2024年1月25日,深圳市天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

[今日热评]去产能要“刚性”还是“理性”?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着行业态势不佳,供需矛盾加剧,价格低位震荡的严峻局面。产能过剩是当前行业最大的困局,应该如何有效去产能?

解读湖北错峰 | 华新严格按批复产能组织生产

单一以“天数”为基准的错峰生产政策随着提产改造和市场下滑已逐渐失灵。

水泥产量结束6年连跌!2023青海水泥市场实际形势如何?

青海今年前11月水泥产量1161.91万吨,同比增长22.30%,结束了6年来的产量连跌态势。

对于产业内卷问题,宋志平说了五句话

宋志平表示,中国的产业在不少行业的效益是处在低水平,这其实这和行业的竞争状态有关。

停产!延长!多地公布2024年水泥错峰计划!

面对去库矛盾,今年水泥企业积极执行错峰生产,如主动停窑、延长停窑时间、提前停窑、甚至长期“开一停一”等,多数地区停产时间有所延长,而从当前发布的错峰计划来看,部分省份明年错峰时间还会有所增加。

从九大政策信号看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多位专家解读。

中老合作生动缩影:纸币上的水泥厂将“变身”国家级旅游区

按照计划,老中文化产业园预计5年建成,一期规划现已完成,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前期施工,预计2024年底开放部分旅游项目。

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李怀江:突破行业困局,推进刚性错峰

经过行业同仁多年探索、研究及实践,证明坚持错峰生产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累计成交额超194亿元

截至10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65亿吨,累计成交额194.37亿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水泥市场研讨会召开

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于10月24日、26日, 分别在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召开“主动应对水泥市场严峻形势稳定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势研讨会”,会议由执行会长李怀江主持。

海螺水泥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逾30% 四季度业务有望增长

放眼全国,今年以来水泥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整体低迷。尤其是今年二三季度“旺季不旺、淡季更淡”,需求减弱明显,加之市场竞争激烈,水泥价格持续走低。前三季度水泥产量创下近13年来新低,水泥行业利润出现大幅萎缩,一些企业开始亏损。

水泥行业产能越去越大!​根源在哪?

未来,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将更加突出,一场行业洗牌或在所难免。

难!年产百万吨的水泥粉磨站被拍卖!但这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笔者看来,主动升级转型和合并重组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撑,目前形势下可操作的空间并不大,退出市场或许是多数独立粉磨站的出路。

[专题]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发展报告

我国水泥企业加大走出去力度既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又是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继而引领全球水泥工业的必然选择。

水泥供需矛盾还远没到最严峻的时候

从根本上看,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的需求下滑,价格暴跌现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优势企业而言,坐拥成本优势,在价格战中占得先机,降低价格虽然导致利润总额下降,但稳定市场份额可以摊低固定成本,且销量增长可以一部分抵消市场下滑的影响,进而减少利润总额跌幅。

[视频]出厂价最低190元/吨!贵州地区产能过剩情况严峻

据了解,近期贵州地区水泥出厂价最低达到190多元/吨,贵阳水泥价格也不足300元/吨。

“水泥冷暖大家谈”:走出行业困境要重视人为因素

想要水泥行业走出困境,就必须要重视市场以外的人为因素的作用,创新性的理论和政策非常重要。不仅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各级协会在去产能等工作的推进上也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多地明确淘汰!2500t/d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走到头了?

未来产线规模扩大及产能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评论]下一步,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发力?

面临需求长期下行和双碳目标压力,“水泥行业应如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摆在行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8月,水泥价格继续下跌!反弹何时来?

综上来看,需求仍较疲弱,供应出现收缩,同时企业高库存压制下价格上行乏力,但最差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水泥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空间不大,预计将低位探底回升,8月水泥价格降幅或将明显收窄。

限量发货 四川部分地区水泥价格2周内2次上调

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近日四川宜宾地区水泥价格再度调,这也是2周内的第2次上调。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生态环境部: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水泥4亿吨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

窑线停产 熟料外购 湖南水泥企业挣扎求生!

在错峰生产之外,湖南水泥企业亟需找到更有效的化解产能过剩、稳定市场发展态势的路径和方法。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文!含大量新技术!鼓励氢能烧熟料、超低排放、富氧燃烧……

近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3-07-19 发改委 产能过剩

大家打的都是“明牌” 哪些水泥企业能够活下去?

水泥需求下滑趋势不可避免,未来全国水泥厂不可避免的卷入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厮杀,那么哪些企业可能活下去?

印尼政府多措施应对水泥产能过剩

2023年上半年水泥产量为2930万吨,而全国水泥需求达到2800万吨。

2023-07-17 印尼 产能过剩

张振崑:未来水泥厂将由“量”的竞争转变为“质”的竞争

未来水泥厂将由“量“的竞争转变为”质“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水泥窑生产线数量将逐年减少。

内蒙古2022-2023采暖季水泥常态化错峰成效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2022-2023年采暖季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停窑时间为12月1日至3月31日,共4个月。全区水泥熟料生产线100%参与错峰生产,45条生产线按时停窑执行错峰生产,停窑率为85%。

广西:新建产能持续释放 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市场消息显示,广西水泥价格4月以来下行态势明显,多数跌幅在70-80/吨,部分地区跌幅更是达到90元/吨。

中外水泥价格对比:看看国内水泥有多廉价

产能过剩并不是中国水泥价格成为水泥价格低洼的唯一原因。除了产能过剩之外,国内水泥企业数量多,集中度偏低也是造成水泥价格低位,波动率过高的重要因素。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到2030年公司单位产品产值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70%以上

6月13日至14日,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 (GCCA)领导人峰会在瑞士苏黎世召开,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及140多名来自豪瑞(Holcim)、海德堡(Heidelberg)、西麦斯(Cemax)等全球水泥企业负责人,地区水泥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6月,水泥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如何应对淡季更淡

后市预测:行业正式进入淡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库存普遍高位承压,预计近期水泥价格仍将延续跌势。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海南省混凝土协会正式成立

6月9日,海南省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海口举行。会上宣布海南省混凝土协会正式成立。

地产行业“降温”,水泥经销商如何摆脱资金周转困境?

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目前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度锐减。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6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6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6

陕西省

¥ 322.73
2024-04-1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6

云南省

¥ 331.85
2024-04-16

贵州省

¥ 323.46
2024-04-16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6

重庆

¥ 330.08
2024-04-16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6.64
2024-04-16

广东省

¥ 325.70
2024-04-16

湖南省

¥ 296.53
2024-04-16

湖北省

¥ 319.52
2024-04-16

河南省

¥ 327.33
2024-04-16

山东省

¥ 301.62
2024-04-16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6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6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6

浙江省

¥ 330.18
2024-04-16

江苏省

¥ 308.02
2024-04-16

上海

¥ 332.73
2024-04-16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6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6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6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6

山西省

¥ 314.54
2024-04-16

河北省

¥ 346.24
2024-04-16

天津

¥ 338.21
2024-04-16

北京

¥ 349.43
2024-04-16 21:54:29